今年初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加快落實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鋼鐵行業主動適應需求變化,堅持“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克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挑戰,勇擔國內結構轉型繁重的任務,奮發有為、積極應對,實現了經濟效益同比改善,“穩”的態勢在持續、“新”的動能在成長,“綠”的特征在擴展,但也面臨供給強于需求、鋼價震蕩下行、出口形勢嚴峻等困難,持續推動行業運行向穩向好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一、一季度鋼鐵行業運行情況
一季度,鋼鐵生產總體保持穩定,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繼續下降,供強需弱格局未有改變;企業為應對美國貿易保護潛在風險,在窗口期“搶出口”,鋼材出口保持高位;鋼材價格呈震蕩小幅下行態勢,原燃料特別是燃料價格同比降幅大于鋼價降幅,企業效益同比有所改善。
粗鋼產量同比略升,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59億噸,同比增長0.6%;生鐵產量2.16億噸,同比增長0.8%;鋼材產量3.59億噸,同比增長6.1%;全國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2.30億噸,同比下降1.2%。一季度,鋼鐵市場仍然呈現供給強于需求的格局。
鋼材出口保持高位,進口同比下降。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一季度,我國累計出口鋼材2743萬噸,同比增長6.3%;出口均價706美元/噸,同比下降10.5%;出口總額194億美元,同比下降4.8%。累計進口鋼材155萬噸,同比下降11.3%;進口均價1658.1美元/噸,同比上升1.0%。折合粗鋼凈出口2903萬噸,同比增長17.9%。
鋼材庫存同比下降,處于近年同期低位。3月下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約1523萬噸,同比下降17.4%;21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量為1036萬噸,同比下降24.6%。
鋼材價格同比下降,主要原燃料采購成本均下降。據鋼協監測,一季度,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值為95.59點,同比下降13.66%。其中,CSPI長材指數平均值為97.81點,同比下降13.50%;板材指數平均值為93.88點,同比下降14.43%。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85億噸,同比減少2416萬噸,同比下降7.8%;進口均價99.1美元/噸,同比下降21.3%;港口庫存1.43億噸,同比減少146萬噸,同比下降1.0%。
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進口粉礦采購成本同比下降19.26%,國產鐵精礦(干基)采購成本同比下降17.59%,煉焦煤采購成本同比下降33.32%,冶金焦采購成本同比下降30.26%,噴吹煤采購成本同比下降13.35%,廢鋼采購成本同比下降15.88%。
重點統計企業利潤增長,資產狀況總體好轉。據鋼協初步統計,一季度,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累計營業收入為14360億元,同比下降6.61%;營業成本為13505億元,同比下降7.73%;利潤總額215.83億元,同比增長1.08倍;平均利潤率為1.50%,同比上升0.82個百分點。3月末,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98%,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存貨占用資金同比下降11.23%,應收賬款同比下降4.92%,銀行貸款同比下降4.63%,其中短期貸款同比下降5.90%。總體看,企業資金狀況繼續好轉。
持續推進減污降碳,節能環保指標不斷改善。截至2025年4月20日,共有189家鋼鐵企業(包括一家球團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其中,141家企業全過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5.91億噸;47家企業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產能約1.69億噸。自2022年底啟動以來,117家企業約6.6億噸產能參與“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寶鋼湛江鋼鐵、首鋼京唐、河鋼石鋼等15家企業已進行極致能效企業或工序標桿示范公示。
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極致能效工程等推動我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清潔鋼鐵生產體系,鋼鐵企業的環境績效不斷提升。一季度,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噸鋼綜合能耗543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0.52%;噸鋼可比能耗480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2.1%;噸鋼取水量同比下降0.90%;外排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懸浮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10.07%、10.84%、14.82%;噸鋼二氧化硫、噸鋼顆粒物、噸鋼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11.68%、3.27%、12.78%。
二、鋼鐵行業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2%,為鋼鐵行業穩運行提供了較好的宏觀環境。一季度,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基本穩定,得益于一二月份企業控產較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5%),效益同比有所改善,為全年向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后期,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沖突不斷、 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的3.3%下調至2.8%,低于2000-2019年3.7%的歷史平均水平。IMF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增速由年初的4.6%下調至4.0%,世界銀行預計將保持約5%的增長。從國內看,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效應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國內鋼材需求下降趨緩但仍將小幅下降、疊加美國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攪亂全球鋼鐵貿易格局,2020年以來國內鋼材消費下降、直接間接出口增長的趨勢可能轉變為國內國際雙下降的態勢。
一是國內需求下降趨勢未改、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一季度,多數會員企業積極響應鋼協要堅持“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的號召,把好節奏、提升質效,不再追求往年的產量“開門紅”,努力實現效益“開門紅”,一二月份企業控產較好,鋼鐵產量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同期原燃料成本下降沒有帶動鋼價過多下跌,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但國內鋼鐵市場需求仍處于下降通道,一季度,房地產投資額、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下降10.3%、18.7%,仍保持兩位數的降幅;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用鋼需求小幅增長,但建筑用螺紋鋼產量下降2.9%,增量小于減量。同時,美國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擬議限制措施的影響已經顯現,不確定性因素正在累積。一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3.0%,新接訂單量同比下降16.5%,手持訂單量增速也有所下滑;集裝箱產量同比增長39.7%,但增幅比1-2月份明顯收窄。國內造船企業的訂單接續情況不樂觀,將影響后期造船用中厚板等船舶用鋼需求。
從供給看,一季度,據統計121家電爐企業產量同比增長2.0%,據統計137家電爐企業產量同比增長16%。3月份,我國螺紋鋼產量增長5.6%,線材產量增長8.5%,均高于同期我國粗鋼產量4.6%的同比增幅;4月上旬和中旬,鋼協重點統計企業粗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和5.2%。上海螺紋鋼價格從2025年3月13日的3340元/噸下降到4月22日的3160元/噸,下降5.4%。3月份以來鋼鐵供給較快增長而需求下降,打破了來之不易、十分脆弱的市場供需動態平衡,鋼材價格持續下行,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未變,行業自律仍需加強。
二是鋼鐵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3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達到1046萬噸,單月再度超過1000萬噸;一季度,鋼材出口達到2743萬噸,同比增加6.3%,也是近幾年同期少有的增幅。主要原因是國內鋼材出口商和國外客戶擔心今年后期相關國家對我國實施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落地以及美國發動的“關稅戰”的不確定性,都在窗口期“搶出口”。
受“232”“301”等關稅措施影響,美國對我國鋼鐵產品加征關稅稅率已增至70%,部分品種受對等關稅影響稅率超過70%。美國自我國進口鋼鐵規模較小,目前維持在每年不到100萬噸的水平,僅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不到1%,具體品種以管件、鋼絲、無縫管和鍍錫板卷等產品為主。美國此次調整“232”關稅,預計將影響我國鋼鐵產品及下游制品出口,同時進一步攪亂全球鋼鐵貿易秩序。據鋼協測算,2024年,我國鋼鐵間接出口達1.34億噸,其中間接出口美國1660萬噸,占間接出口的12.4%,以目前的關稅水平估算,間接出口將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美國對原產地的關稅政策還將影響我國鋼鐵直接出口、間接出口300萬噸以上。
美國的關稅壁壘引發各國連鎖反應,歐盟、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紛紛對進口鋼鐵產品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24年,我國遭受貿易救濟原審案件33起,超過2020-2023年案件數量總和,今年初以來又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8起。國際鋼鐵市場碎片化趨勢加速凸顯,我國鋼材出口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嚴峻。據初步預測,現有美國高關稅水平疊加其他國家相關貿易壁壘,2025年或影響我國鋼鐵產品直接、間接出口2000萬噸以上,其中大部分為高端鋼材。
三是納入碳市場企業面臨碳管理新任務和成本上升新挑戰。3月26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三大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市場。碳市場是世界各國推進綠色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已建設36個,22個正在籌備建設中,新興市場印度、東盟等都在加快碳市場建設。進入并能夠參與碳市場,既是鋼鐵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必選項,又是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必答題,鋼鐵企業亟需加強參與全國碳市場的能力建設。
鋼協在生態環境部氣候司的指導下,日前分別在南京和石家莊舉辦了兩場鋼鐵行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宣貫大會,對核算報告指南和核查技術、月度存證及管理要點、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填報、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和配額清繳等進行宣貫解讀,助力鋼鐵企業全面了解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市場規則及操作流程,提升碳資產管理能力,受到企業廣泛好評。生態環境部充分考慮行業實際情況和鋼協意見,在2025、2026年設立適應過渡期,激勵幅度不超過3%,推動企業將短期履約壓力轉為長期技術革新動力,由被動減排轉為主動創新。
近年來,鋼鐵企業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運營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環保成本顯著增加。在鋼鐵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和外部形勢嚴峻的背景下,進入碳市場后如大幅增加企業負擔,將削弱中國鋼鐵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四是超低排放改造進展不平衡、環保成本差異導致不公平競爭。截至4月20日,已完成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噸鋼超低排放改造投資約474.35元,噸鋼平均環保運行成本約218.43元。走在超低排放改造前列的企業在取得巨大綠色成效的同時,增加了產品的生產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競爭力。而非重點區域部分企業由于環保設施配置良莠不齊,工藝裝備智能化、綠色化、自動化水平不高,加上經營困難、資金壓力較大,超低排放改造進展緩慢。環保成本的差異加劇了企業不公平競爭,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
據測算,到2025年底要實現超過80%的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標,鋼鐵行業還需再投資2000億元左右。到2060年實現“雙碳”目標,全行業大約需要20萬億元資金投入,平均每年投入超5000億元。2022年以來,鋼鐵行業利潤水平逐年下降,單靠企業自身承擔綠色低碳轉型的巨額投入困難很大。同時,銀行在向鋼鐵企業提供貸款時,仍受到“兩高一剩”政策限制,影響新增授信和信貸規模。截至2024年末,我國綠色信貸余額為36.6萬億元,鋼鐵行業獲得的綠色信貸占比不足1%,與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國15%的比例嚴重不符。鋼鐵企業融資受限,嚴重影響了低碳技術研發和綠色轉型發展。
三、后期須重點關注的方面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期、國際競爭格局重塑的窗口期,要保持定力、凝聚共識,積極應對風險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經濟效益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推動行業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一是以價格工作為抓手,努力提升經濟效益。4月2日,中辦、國辦發布的《關于完善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是整治當前我國“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全局性重要文件。文件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綜合運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誡、行政指導、成本調查等方式,推動經營主體依法經營。防止經營者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開展惡性競爭。第十四條規定,推進高效協同共治。行業協會建立價格監督員制度。第十六條規定,加強成本監審和調查。探索建立重要行業標桿成本等制度。探索建立成本報告制度。在第七部分加強組織實施中明確,完善價格治理機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價格治理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結合文件精神,鋼協將于近期對2024年及一季度鋼鐵主業現金流為負、粗鋼產量增長的6家企業給予提醒。堅持“三定三不要”、防止惡性競爭應當是全體鋼鐵企業共同遵守的準則。全行業包括電爐鋼企業要充分認識國內需求下降、國際貿易縮量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強自律,繼續堅持“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扎實做好“穩運行、防風險、提質量、優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工作。
二是以“促高端、嚴監管”為導向,促進出口平穩有序。主要滿足國內需求是中國鋼鐵始終堅持的基本定位,高端鋼材出口是中國鋼鐵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必要途徑。要鼓勵高端鋼材出口,促進鋼鐵出口結構優化,保持中國鋼鐵的國際競爭力。落實《關于應征國內環節稅貨物出口優化服務規范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2025年第8號),嚴格規范鋼材出口秩序。加強上下游、國內外交流合作,推動企業轉變出口模式,增加對終端用戶的直供直銷。持續推進鋼鐵產業國際化進程,完善鋼鐵行業國際化發展政策保障體系,為鋼鐵企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國際化發展提供頂層設計。推動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成立的“中國鋼鐵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發揮實質作用,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大對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指導和支持。
三是以進入碳市場為契機,加快推動綠色轉型。受生態環境部委托,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能力建設相關工作,宣貫政策文件、配套標準、技術指導文件,全面提升鋼鐵企業參與碳市場的基礎能力。協助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研究,以及鋼鐵行業碳排放數據摸底、碳排放核算和減碳路徑分析研究,探索建立鋼鐵行業碳分析管理系統,為生態環境部制定碳市場相關政策標準提供支撐。支持建設國家鋼鐵工業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和協同創新堵點。重點支持前沿低碳共性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動鋼鐵全產業鏈環境產品聲明(EPD)平臺和低碳排放鋼標準在綠色采購、綠色評價及下游用鋼產業鏈應用。
四是以配套落實差異化政策為驅動,深入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極致能效工程。按照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國力爭80%以上產能完成改造的目標要求,持續推進超低排放改造評估監測公示。配套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差異化政策,杜絕因環保成本存在差異加劇企業間不公平競爭。今年是鋼鐵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三年行動的關鍵年,在前期已修訂能效標桿示范驗收辦法、編制《鋼鐵“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數據驗證手冊(試行)》的基礎上,在領先成熟技術快速推廣應用、共性難題技術加速協同研發等方面積極搭建平臺,為企業節能降碳、降本增效開拓新途徑。建議國家出臺政策支持極致能效工程實施,扶優劣汰,對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強度低的鋼鐵企業,在產量分配、綠色金融、產品出口、差別電價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